舌尖上的冠县之——前社庄豆腐丝

冠县有一种特产名吃很是奇怪,都知道它好吃,就是买不到,要想买到它,非得从县城跑10多里地专程到它家里去买,并且还得在它生产出来两个小时之内赶到,否则,对不起,明天早来吧。它就是斜店乡前社庄老豆腐丝作坊生产的豆腐丝。

豆腐丝是冠县人世代传统食品,有“素食之首”之美誉。俗话说“善饮者不择肴”,只要有酒,随便弄俩小菜就可,但必须得有一盘豆腐丝。过年过节也是馈送亲友的首选之一。冠县豆腐丝的名气早已遐迩闻名于中原大地。

今年6月25日,征得主人同意,我们摄影协会《舌尖上的冠县》摄制组安文龙、张子生、杜洪顺、齐炳超一行4人,带着好奇的心情于凌晨2点从县城赶到前社庄老豆腐丝作坊,一直到中午10点多钟,对豆腐丝的生产制作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

  夜间3点钟,我们准时赶到作坊投入拍摄。

  县作家协会主席范秀岩先生也主动为我们牵针引线,并跟随我们坚持到拍摄结束,一首好诗想必正在酝酿之中。

  前社庄是远近闻名的富裕乡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建起了赫赫有名的江北第一黄瓜批发市场,也是山东省十大美丽乡村之一。

美丽富饶的前社庄村。

  老豆腐丝作坊位于前社庄闹市中心,斜店中学对过,主人名叫许长为,是老豆腐丝作坊第五代传人,从前辈手中接多作坊已经30多年了。由于长年在夜间和潮湿的场地从事繁忙的劳动,皮肤白皙,身体健壮。其父许西君年过八十有三,是村里有名的笔杆子,也是社庄儿女敬老院的院长。听说我们到来,也在清晨早早的赶了过来,并滔滔不绝的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家族经营作坊的历史和现在。据他老人家说,他们家制作豆腐丝自清朝开始到现在已经五代了,由于世世代代都秉承质量为本,诚信经营的理念,所以制作的豆腐丝始终名霸一方,他小时候跟爷爷父亲赶集卖豆腐丝,只要是他们的豆腐丝卖不完,其他牌子的豆腐丝就卖不动。现在虽然产量增加了几倍,每天生产出来一两个小时就买完,即不用到处赶集,也无产品另设经销店。

  老豆腐丝作坊位于前社庄最繁华路段,乡中学对过。前门店后作坊。

  2013年曾获山东省烹饪协会颁发的“特色小吃”称号。

  许西君老先生向我们介绍他们家世世代代经营豆腐作坊的历史。

  说起经营老豆腐丝作坊,许长为深有感触的向我们介绍说,豆腐丝虽说是一种小食品,制作却很不容易,不论春夏秋冬,雪天雨日都要准时在夜间3点开始操作,以保证在上午10点前拿出成品交给预定的顾客。制作间冬天阴冷,夏天潮热。以前磨豆子使用石磨,每天只能加工16斤豆子,称为一个料,到他这一代采用磨豆机,大大的提高了加工量,每天能加工5个料即80斤豆子。平时只有他和妻子两人干活,春节期间需求量大,需另外雇人,每天可加工二三百斤大豆,一斤豆子能出一斤豆腐丝。说起制作豆腐丝,他说一定要选非转基因的优质大豆,严格配方,精细操作,豆腐丝才能达到外观颜色酱黄诱人,丝条粗细均匀,闻香料味浓郁而协调,口感柔韧而富有弹性,入口越嚼越香等特点。需要经过筛选、浸泡、磨浆、煮沸、除渣、凝固、压片、切丝、卤煮等十多道工序制成。

  严把原料质量关。

  经过充分浸泡的大豆洁净而饱满。

  经反复两次研磨,豆子中的蛋白和其他营养成分得以充分分离。

  洁白细腻的豆浆自动导流到锅中

  点火煮浆

  许师傅对我们说,煮豆浆一定要用大火,锅开后就要关火。中间反复撇去杂沫。

  煮好的豆浆盛入缸中,再反复撇净豆浆中的浮沫。

  豆浆经过稍微冷却,就是整个工序中最关键也是最要技术的鹵水点豆腐,只见他一手摇动手中的木桨搅拌豆浆呈漩涡状,一手缓慢均匀的将鹵水加入浆中,确保每滴鹵水与豆浆瞬间均匀地发生反应,使之蛋白逐渐凝固。尽管许师傅已是干过三十多年的老把式,在这一刻仍紧张的流下汗珠,像一位外科医生在做复杂的手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加鹵水使用的容器是一个瓢,貌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件其妙无比的器具,木质瓢体经受住了鹵水的腐蚀,用瓢从缸中舀出鹵水一旋转,瓢把即成为了细长的导流嘴,更为奇妙的是瓢把末端钻有一个眼,眼中嵌入两根细小的木棒,用此来调整鹵水的流速,真是一个即简单又精细的阀门。赞叹之余更被他们的聪明才智而折服。

  许师傅说,鹵水的用量和加入的速度非常关键。多了少了快了慢了都会影响豆腐的质量,把握好这一点一是靠眼观,二是凭手感。一直加入鹵水到豆浆上层飘浮一层薄薄的鹵水即可停止。

  天刚刚蒙蒙亮,正值豆腐脑即将凝固完毕之时,许师傅的妻子来到了作坊。紫红底的印花上衣,外罩一件雪白的围裙,显得精干而利索,闪亮的三金手饰恰到好处,彰显着勤劳致富人的美好形象。她的操作就是把已凝固好的豆腐脑一层层的分装到铺在木框中的笼布上,每舀一勺为一层,摊平包好,每勺的数量必须相同,以确保每张豆腐皮压榨出来厚薄一致。

  许师傅热情的为我们每人盛了一碗豆腐脑,还特意地放了些香油,正有些饥饿的我们也顾不上推辞,津津有味的喝上了一碗豆香浓郁,软滑可口,市面上已多年不见的用鹵水点的豆腐脑。

  数层豆腐脑包先经丝杠压机初榨。

  再移至另一台用千斤顶的压机上复榨,这样,豆腐脑就变成了一张四四方方,厚薄均匀的豆腐皮。

  压榨后的豆腐皮分层揭开,搭在凉架上稍微凉干。

  象东北二人转舞动的手绢一样,张张豆腐皮被轻轻一甩,就魔术般的飞到杆上,规规矩矩的一字排开,这一绝技真是让我们看的目瞪口呆。

  将两张豆腐皮卷起来,只见飞刀闪闪,眨眼间豆腐卷变成了一把把宽窄一致细丝。

  予留的豆腐皮的上部约5公分的边沿,由于下垂在案板外面躲过了刀切,使豆腐丝长短一致、收放自如。这个妙招也让我多年的疑问有了答案。

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精致的艺术品。

  将切好的豆腐丝再次放入锅中,加入料包、糖色、盐等鹵煮片刻。

  放入的香料的种类与数量是决定成品口感的关键,历来都是独家秘方。

  一家人辛苦忙活了半天的劳动终于有了成果。一萝筐热气腾腾、色泽诱人、香气四溢的豆腐丝马上勾起了人们的食欲。

  迫不及待

  此文尚未编完,就收到了范秀岩主席发来的赞美许长为豆腐丝的诗词大作,本文就以此首热情洋溢的赞美诗作为结尾吧。祝愿老豆腐丝作坊象诗中所说的“精诚永继百年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